萱烁言叶文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慈悲皈依,怎奈春夏秋冬又一春ZT

[复制链接]

457

主题

524

帖子

160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06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19:2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超超在期待


出世的寂静空间,水中的漂浮寺庙,朴素的华美船只,无墙的门,古老的佛像,刻在地上的波若波罗密心经,老和尚眉宇间的慈悲,孩子脸上的天真无邪……这就是金基德想展示给世人的禅的境界,平静朴实而又意味深长。
春之发生
春天是万物发生的季节,蕴含着无限生机和无限可能,这可能是人最初始的状态,纯净,毫不掩饰,无惧、无善、无恶;所以用世俗的善恶观点去武断地去评价孩子的行为可能有一点不合时宜,所以与其说是人性本恶,还不如说是人本来的无知更加恐怖,是这个无知让孩子为鱼蛇蛙去绑上了重负,结果最后却给自己绑上了重负,金基德只是将心中的罪恶具象化为绑在腰间的石头,人带着这种重负前行,走在苦行的成佛路上。虽然是佛教的故事却带着基督教的浓浓的原罪意味。
夏之波动
夏天是热情的,满溢的湖水,嘈杂的蝉声,交媾的蛇,一如少年看到喜欢的人时候波动的内心,女人于他而言是一种神秘和禁忌,所以他在不可抗拒的被女子投在他心底的影子吸引,一步一步热情而又小心翼翼地不断靠近。爱情起初是美好的,但却因为爱与欲望逐渐迷失了自己的,不断打破自己坚持的法则,于是爱情已经不是爱情,而沉醉在所谓爱情中的人却在木鱼声中和公鸡的警示下仍然不能警醒,两只贪欢的鱼儿在鞋的臭皮囊里忘情的玩耍。少女离开,小和尚也带着佛像离开,只是剩下老和尚。
秋之肃杀
当夏天的湖水退去露出码头,爱情的浓浓味道退去,便只剩下恨的萧瑟的味道,昔日乖巧的少年已经被苦不堪言的俗世折磨成了一个戾气极重的青年,在师傅的引导下才发现皈依才是他真正的出路,他用杀人的刀剔去了头发,刻出了波若波罗密心经,慢慢地获得了内心的平静,是秋抹去了他的爱与恨以及对于俗世的种种在乎与依恋,他与俗世的关系只是剩下:他得去赎俗世中的罪。梦醒之后波若波罗密心经虽然还带着俗世的五彩斑斓颜色,但此刻内心却是平静的。此时的佛已经被带回了庙宇,也回到了小和尚的内心。渡完了小和尚,老和尚终于可以与俗世不再有任何关系,坐化圆寂。
冬之寂静
冬日白雪,寂静无声,服完俗世的罪,已是中年的小和尚的眼神与心间也是平淡寂静的;他终于回到了他心的早已经皈依的地方开始了清苦而坚定的修行。冬是寂静的,但是也孕育着新生的动力,抛弃孩子母亲打乱了冬日的平静,女人以巾掩面害怕别人看见,但这样也挡住了她看待外界的视线,正因为如此,在夜晚抛弃了孩子后,她死在了中年和尚赖以为生的冰窟窿里,人或许都是先抛弃了别人也抛弃了自己。而殒命的母亲也与中年和尚曾经爱过杀过的女人一样成为了他心中另一座渡他的佛。他开始背着他曾经施与别人的重负一步一步艰难的将佛送到山顶,而已经化身为佛的中年和尚和佛像一起见证着尘世的恣肆的欲望。
又一春
又是春的生机,一切都是熟悉的场景,而人已经不同,小和尚已是老年,那个孩子也已经是个小和尚,这个顽皮的小和尚和曾经的小和尚一样,残酷地对待着鱼蛙蛇,而且更加的暴戾地将石头塞进了它们的肚子里,孩子天真无邪的笑脸,他不知道他施与别人的重负,总有一天还是会回到他的身上,而佛在山顶平静地见证着这一切……
“难道你先前就不知道俗世间情形?”
没有拿起怎么会放下,没有经历尘世的苦难,人又怎么会成佛?老和尚是佛的化身,有着佛的慈悲、怜悯,他清晰地见证着小和尚像他一样的轮回,无法将他解救出来,而只能一步一步将小和尚引向成佛之路,他眉宇间的淡然和慈悲是时光冲刷了无知、冲动、暴戾后留下来的最长久和美好的东西。人们都无可避免地在被卷入轮回。
一个独立于俗世的空间,其中的人却不免带着世俗的味道,这是金基德喜欢的手法,如《欲望漂流》和《弓》一样。但这个空间中的人却与俗世不同,即便警戒和暴戾,但是仍然可以带着人本来的善意,也这是这一种善意,使得警察可以让杀了人的小和尚留下来将经文刻完,在凌晨为他披上外衣。
佛在片中不停地出现,接受着人们的跪拜,开篇老和尚虔诚跪拜的佛像,夏天里那对母女跪拜的佛像,犯了错的小和尚战战兢兢跪拜的佛像……然而当小和尚带着佛像离去时,老和尚在那副已经没有清晰形象的佛的画像前,敲着木鱼的时候,我们才知道那才是真正的“佛”,因为这时候我们没有对佛有任何现世的希冀,也没有内心中的恐惧,有的只是对于内心准则的因循。在宗教中,人们总是在以利益与恐惧使得信教的人们遵守宗教中的严苛的守则,这不是宗教的最终的目的,正如金基德在电影中表达的一样,当心中有佛时,才能真正地“立地成佛”。
金基德在这部电影中亲自出演了冬日里的那位苦行僧般生活的和尚,在最后背着沉重的石头一步一步踉踉跄跄送着心中的佛,在路途中也可能将佛像遗落,但因为心中有着信念,所以不会迷失,终于将佛送到了顶峰。影片中那个艰难而坚定前行的背影正是金基德自身的写照,他正如苦行僧一样专注着电影,送着自己内心的佛。
人性本恶?最后这个问题终于摆在了我的眼前,很多人都这样评价这部电影想表达的东西,但我并不这么认为,人性本恶是人们以一个完全成人化的视野在畸形地度量孩子的世界产生的错误想法,因为他们心中没有任何善恶观念,所有行为只是出于内心的真实想法,没有虚伪的善,没有真实的恶,只是因为他们缺少一颗经历了沧桑后对万事万物心存慈悲的心。所以金基德认为可能所有人都无法避免,都只能在看透风景后等待细水长流。可能人会更加的暴戾地对待他们所处的世界,但是无可避免,他给予世界的重负都会回到他的身上,所以更暴戾更慈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萱烁言叶文学网  

GMT+8, 2024-4-23 17:46 , Processed in 0.05666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